题东圳水库
郭沫若
北濑飞泉今化龙,木兰横跨起长虹。
九华凿破壶公劈,天马羁衔凤漈通。
名继四陂成伟业,泽流半岛颂丰功。
萩芦南水东连海,万顷田园灌溉中。
在写完诗后,郭老一行又将去参观宋建大型水利工程木兰陂及其文物。 到达木兰陂后,郭老首先参观了“万金陡门”——北洋进水闸,郭老下车步行观览,陈老紧紧陪侍介绍;郭老凡事好问,一路与陈老二人问答不辍。步过北陂埕走到陂首,望着古老的二十八门堰闸式坝墩,不禁叫道:“不简单,很不简单!”
木兰陂处于丘陵地带,道路坎坷不平。郭老当年身体强健,精神充沛,神采奕奕,在陂周四处及倒虹吸管水槽观览,除了过陂和个别太陡峭的地方,他坚持不用别人搀扶,亦不拄手杖,步履安详。他边走边问木兰陂兴建历程,陈老如数家珍地为他介绍。钱四娘筑碑的那些颇具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故事,例如“抓也十八,捧也十八”等,郭老听时很感兴趣,他赞叹说:“可见钱四娘,世世代代都活在莆田人民心中!”
参观回澜桥——南洋进水闸时,郭老站在桥上,审视洪陂四周景物和上下游方向,手指各处说:“钱四娘在那上游的将军崖下筑陂,林从世筑陂是在那下游的温泉口,最后李宏选择在前面两陂的这中间,是吗?”
“是的……您老只听一次介绍,记得这么清楚!”陈老频频点头称是,在场的人无不啧啧称奇,佩服郭老惊人的记忆力!他昨天参观鼓楼,今早游览宋陂,所听介绍不作一字笔记,耳朵好像装着微型收录机,听到感兴趣的莆田古今佳话,一经入耳便被录上,并快速溶成诗的血液,熔铸为咏赞莆田的许多诗作名句,比如:“双手捧钱仍十八,四娘惠德感人深”等,知道传说故事的人诵读起来,感到十分顺口真切,堪称雅俗共赏的传世佳句!
在参观李宏庙时,郭老乐而忘疲,不愿坐下歇憩,将竖在庙内历代维修木兰陂的十多块石碑一一细看。根据接待人员回忆:“从陈老那得知,今早郭老在县招待所写下咏赞莆田的第一首诗《途次莆田》(即那首脍炙人口的七律“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畴碧覆堤……”);他默诵陈老出示的转抄件,读到“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藏书有孑遗。”颈联,霎时间惊喜交集:这不是郭老昨天在鼓楼上看梅妃剧本和漫谈内容,提炼铸成的一联佳句吗?”当时,陈老还告诉杨美煊两件感心动耳的事。一件是今早在县招待所,郭老写的条幅赠给县委。另一件逸事,当时郭老书写条幅,有关人员给他备用的是莆田土产的圆形薄釉陶砚——民间塾师所用的砚。这种陶砚中间微凹,周围有小槽,型制古朴大方,磨墨浑厚易浓,郭老对其轻便实用非常赞赏。往木兰陂参观的路上,于立群对陈老说,郭老很欣赏那种陶砚,好砚出好诗,好墨出好字,嘱他代为物色一个。后来县委派人物色此种陶砚一方,陈老自己另拣一方旧藏的古端砚,一起托人带往北京赠送给郭老。次年,陈老接到郭老的亲笔回信:(陈长城同志:蒙您惠赠端砚一具,石质和花纹、形制都很好。谢谢您。此致敬礼!郭沫若 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九日)这封信至今还珍存在陈老家中。
那天在李宏庙里,县委领导也恳请郭老也给木兰陂留存一块碑刻,他欣然答应:“好,我写一块诗碑!”陪同人员和庙门外围观群众响起猛烈的掌声。郭老往泉厦视察后回京不久,就寄来一幅诗、书双绝的《木兰陂诗碑》,五字碑额隶书为于立群题写,序文与六首七绝皆郭老亲笔行书,勒石竖立李宏庙内;诗文妙笔,相得益彰,不啻为千载故陂和壶山兰水增添独特的绚丽光彩!
诗碑竖立不久,兴趣本地历史的水利干部杨炳麟(现退休应聘管理木兰陂文物)到李宏庙参观,发现诗碑的序文首句“木兰陂乃二十一世纪南宋工程”,其中“南”宋应是“北”宋之误,他写信上京婉约恳告郭老。但是,作为普通游人群众写信的杨炳麟万万想不到,很快就接到郭老的亲笔回信:“来信收悉,确系差误,谢谢指正。”
杨炳麟双手颤抖着捧信阅读,发愣望那闪耀大学者崇高精神风范的十二个字,两眼热泪犹如泉涌……至今游人们细心观看该碑,尚能辨认得出经过石匠巧手由“南”变“北”的改镌痕迹。十一世纪属于北宋朝代,郭老岂能不知,显然是书写时的“笔误”。俗话说:“宰相肚里好撑船。”作为一代学界泰斗、文坛巨星的郭老,肚量比古代宰相不知要大多少倍,他那“肚里”可以任万吨轮船航行。他在莆田两天当“小学生”,每事不耻下问,回京后一字笔误犹如给一介普通群众回信道谢,器量弘深,虚怀博纳,且又举止謦咳,平易近人,都堪为学界表率,文坛师范!
在郭老参观木兰陂后,又将去参观东圳水库。当年当郭老一行的车行至现在的龙桥渠道时,将要驶至通往岭头尾的陡坡,当年因是建库的简易公路,车辆无法上行,只好折返,他下车仔细看着从东圳水库引出的滔滔不绝的渠水,滋润着莆阳大地,郭老此行也就欣慰了,回城顺便参观现在的泗华陂,泗华陂上游就是东圳水库,是与木兰陂齐名的莆田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是莆田水利建设的宝贵遗产。在听完许景鸿对莆田水利工程的介绍,对莆田古老的水利建设尤为钦佩,有了这些水利设施,莆田将会变得更加地美好。回招待所后,当晚应许景鸿的请求,也为东圳水库题诗一首,郭老只是在东圳水库的图纸前沉思了片刻,就挥笔写下《题东圳水库》。虽然郭老没有到过东圳水库,只听完许景鸿对水库蓝图的介绍,以及对莆田水利设施的描写,并在早上看到横跨在木兰陂上的倒虹吸管,便挥毫写下了这气势恢弘的千古绝唱,不愧是当代伟大的诗人。考虑到郭老一行在参观途中的疲惫,不便再请求郭老留下更多的墨宝,甚为遗憾。
第三天早上郭老一行人继续乘车南下泉州、厦门等处考察,告别了让他产生美好回忆的莆田。
郭沫若在莆田的日子已是52年前的往事,每当看到这两首赞美莆田的绚丽诗篇,令人肃然起敬,他给莆田人民留下的这两首光辉诗篇和墨宝碑刻,恰似巨星之光,将在莆田历史银河里永远闪耀,引人注目!
(许凯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