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不知道何谓“鼠疫”,而对于上世纪甚至19世纪的莆田人来说,鼠疫犹如瘟神,在莆仙二县整整祸害了65年,其间,因染鼠疫而死亡者近20万人,灭门绝户不在少数,民众惶恐不安,田园荒芜,常现“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景象......。
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福建人间鼠疫由香港传入厦门而开始流行。当时,海澄客商来往于香港、厦门之间经商,住厦门梧村发病,不久死亡,同时感染3人皆死亡。之后,鼠疫向全省蔓延。在此之前,福建历代史志均无鼠疫病的记载。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传至莆田等地,尔后沿省内几条水路传播,一直到1952年,流行时间长达68年。其中,莆田县最为严重,共流行65年,染疫村占莆田县总村数的94.5%,发病174037例,死亡138969人,病死率高达79.85%;仙游县也流行了60年次以上,最后一例鼠疫病人于1952年9月发生在仙游县。此后,鼠疫在福建消失。
鼠疫,在莆仙俗称“老鼠瘟”、“浮瘤症”。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莆田忠门月星乡丁井村和西山乡三巷楼村共发病61人,死亡47人;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仙游城关十字街刘某在厦门染上腺鼠疫回家,18人被传染,死亡13人。随后疫情向赖店、枫亭、郊尾传播,全县有803个自然村染疫。是年9月,赖店坂头下头自然村杨某家中发现大量死鼠,杨某将死鼠扔往野外后,不久染病身亡,全村相继染病死亡17人。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仙游枫亭陈某染鼠疫死亡。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五月,鼠疫从香港经海路传入厦门、泉州、仙游枫亭到莆田华亭,后蔓延到涵江、沁后、塘头、哆头、江口等地,次年持续流行。两年中发病总数达16539例,死亡13721例,死亡率82.96%。涵江有一家箩篾店30位店员,染病死去18人,最多的一天死4人,因买不到棺材,只好一棺两尸;江口孝义村1600多人,两年内染病死亡500多人。光绪廿三年(公元1897年)元月,仙游县城关龙宫后蔡氏一家,染鼠疫全家死亡绝户。同年五六月,莆田灵川玉峰村鼠疫流行,死亡138人。光绪廿四年(公元1898年)鼠疫从香港传入莆禧,疫势蔓延。到光绪廿八年(公元1902年),莆田县有76个乡,308个村鼠疫流行,病人总数23965例,死亡20089例。其中涵江哆头村死亡400多人;仙游县枫亭许某从湄洲染病回家,全村23人染病死亡,死亡率达80%。
清光绪廿二年(公元1896年),莆田圣路加医院(今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前身)成立后,收治了部分患者,但由于当时没有特效药品,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死去。光绪廿八年冬,英籍医师孙道立从印度带回少量鼠疫苗,于翌年春来莆时,在基督教徒中注射,这是莆田县用鼠疫苗预防鼠疫之始。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仙游枫亭九社蔗埔村死亡30余人。同年7月,仙游县城关下溪前杨某一家7人,在三天内染疫死尽,成为旧社会“3天死7人”的骂人典故。
民国3年(公元1914年),莆田县城厢近郊农村鼠疫流行,死亡甚多。次年,仙游县城关角头街杨某一家22人,染疫死18人。当时仙游县除了美以美女医院为教徒及教会学生注射鼠疫苗预防针外,农村地区则无法开展预防工作。
民国13-14年,莆田平原地区鼠疫大流行,西天尾溪白下刘村姚姓染疫死亡者占全族人口的40%,绝户者数家。民国18年,莆田全县鼠疫大流行,平原地区尤为严重,七步村人口800余人,染病死亡308人。民国23年5月,莆田县白沙乡港头村刘某全家21人,一周内染病死亡13人。
民国26年,鼠疫大流行,莆田圣路加医院先后派医护人员分赴各乡镇进行免疫注射疫苗,并从事防疫宣传,注射疫苗者达25114人。
民国31-38年,莆田县境内鼠疫流行不绝,沿海沈塘村17家绝户,新县乡前溪村林某一家10人,6天内死尽。据相关史料记载,民国35-38年,莆田县历年发病例数分别为3924例、866例、1284例、3083例;死亡例数分别为3009例、650例、940例、1858例。仙游县至民国37年,共计染疫发病14083人,死亡12454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0-1952年,莆仙两县鼠疫继续流行,3年中,莆田县发病数分别为174例、11例、226例;死亡数分别为49例、2例、24例。其中1952年仅在埭头汀岐村发生。1951-1952年,仙游县发病数及死亡数分别为46例、41例及20例、9例。这是由于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对鼠疫的防治工作,及时派医疗队到莆仙两县协助开展疫情调查、诊治病人、接种疫苗等工作,发动群众灭鼠、灭虱,疫情迅速得到控制。1950-1958年,莆田县共注射鼠疫苗750654人次,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老鼠密度、鼠粪带蚤指数显著下降,有效地阻断中介传染途径。1953年莆仙境内消灭鼠疫,一场蔓延了65年的人间浩劫宣告结束。
莆田鼠疫流行长达65年之久,为全省之最。鼠疫的动物宿主为家栖鼠。每次鼠疫流行前均有大量家栖鼠死亡,一个月后人间鼠疫即开始发病。鼠疫流行的高峰一般在6、7、8月份三个月,如1937年7、8月间,莆田鼠疫大爆发。由于鼠疫的传播是通过蚤类传播,而蚤类有印鼠客蚤、欧洲鼠蚤、人蚤、盲蚤四种,这四种蚤类因繁殖季节不同,也就使鼠间鼠疫终年延绵不断,再通过蚤传播给人。
1949年以前的鼠防工作比较被动,多以抢救病人为主,降低病死率,主要由莆田圣路加医院等几家教会医院承担。经过解放后3年的全民防治,终于迫使在福建猖獗流行了68年之久的鼠疫停止了在人间的流行。1955年鼠间鼠疫也停止流行,1957年卫生部派鼠疫专家现场鉴定三个月,最后得出“福建鼠疫疫源地已达到彻底消灭”的结论。短短的三年鼠防工作胜过既往的65年,主要的特色可以归纳为:检鼠检蚤摸清规律,灭鼠灭蚤同时并举,鼠疫菌苗预防注射,就地隔离控制传播,组织机构重视防治。之后,通过几十年的监测,均无发现可疑疫鼠、疫蚤。
一场延续了65年的鼠疫浩劫虽然过去了60多年。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就是为了吸取血的教训,提高卫生防疫意识,全民灭鼠,保护环境卫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